查看原文
其他

若干年后,在孩子沿着我们圈画的教育地图一路奔驰后,发现自己成了不合时宜的人,怎么办?

张欢 菁kids北京 2019-05-28



来点儿“不一样”


文|Grace 张欢

《菁kids》北京  主编



翻开本期杂志,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相信大多数家长和我的答案一样:希望孩子将来有更好的生活。问题又来了,将来有多远?我们真的有这个自信,自己现在给孩子们指出的最合适的教育路径在不远的将来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吗?


回首过去二十年的社会巨变,甚至不用二十年。十多年前,传统媒体还处于黄金时代的尾声,国家级电视台的广告秒值千金,都市报某天颇有创意的广告版会引来全城热议;现在遍地开花的自媒体早已在影响力上略胜一筹。十多年前,能进国企,能成为公务员还是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希望;现在随着本土企业的崛起,能去阿里、腾讯看起来才会更有发展空间。


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可能:若干年后,在孩子沿着我们为他圈画的教育地图一路奔驰以后,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如此,确实可怖。相信有这样预感的人不再少数。所以,关于教育创新的话题不断被提及。


而当谈论教育创新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呢?是宣泄着对现有教育体制的失望与不满?是踌躇满志准备孤注一掷地推倒重来?还是希望在理智地论证现有机制的好与坏、得与失之后有所保留地修剪枝丫?


讨论本期杂志主题时,让人不禁陷入了迷茫。在“创新”这个词被肆意滥用的今天,再谈教育的创新是否会让读者觉得本期杂志的立意仅仅是在跟风或者敷衍。于是,我们决定用“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教育”让这个话题的外延扩大,不提“创新”,只展示“不一样”,允许这些“不一样”的存在,难道不是时代发展的底色吗?


本期杂志里,我们探访了北京几所“不一样”的学校——一土学校、T school和探月学院,他们独树一帜,都有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针对的学生亦有差异,但在培养目标上却都出奇地一致:造就一个内心丰盈的人。在这一点上更像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另类回归。从公立学校教师岗位上辞职的侯侯携全家移居到了大理,不仅让孩子生活在原生态的田野间,自己也通过实践自然教育的课程让更多家庭受益,让他们从与自然的相处中获得滋养,这不是逃离与遁世。


↓↓↓


封面故事/以未来的名义,“不一样”中追逐“最好的教育”


封面故事/“创新教育没有对手只有队友”


封面故事/自然教育下,孩子们茂盛生长


封面故事/听说有一群学校很freestyle


还有一位家长分享了让孩子选择小众教育的故事,经历了颠沛流离,也让大人与孩子同步成长。不可忽略的是,在全世界“不一样”的学校已经是普遍性的一种存在,我们集纳了具有代表性的几所,让人心生向往。


↓↓↓


封面故事/为孩子寻找一所“夏山学校”


未来的学校什么样?未来的教育什么样?相信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幅图景。


而提到最好的教育不由让人想到芬兰,一土创始人李一诺曾带领团队去芬兰考察,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原来我们跟芬兰在做一样的事情呢?一诺调侃说:“如果以鲜花做比,人家的教育是养在花园里的鲜花,我们的教育之花是开在沙漠中。”确实如此,不过只有花被更多人看见,大家才有动力一起来使沙漠变绿洲,不是吗?



本期其它看点



在学校/一个点,六年,他 拍了2191张雾霾照片

一个点,六年, 2191张照片,用这种方式来记录、通过自媒体发布分享空气质量变化,邹毅的观察与坚守为北京的环境治理和城市变迁保存了珍贵而独特的视觉记忆。


说起拍摄照片的初衷,邹毅说“纯属苦中作乐”:“在2013年1月初,连续出现了多天的雾霾天,让人心情很低落,当时也是因为对此有抱怨和埋怨,拿起手机拍了起来,发到了新浪微博,想一天天有个对比,拍了一个月又想月月有个对比,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能日日坚持拍并不容易,有网友质疑邹毅是不是用了PS,为此,邹毅除了每天一张照片,又加上了15秒的视频。拍了两年后,邹毅的照片开始在网络上有了影响,2015年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也用了邹毅的资料照片,这种“直观的震撼力”令人印象深刻。


玩出花样/踏青时节,周末怎么过?

2019年的春天,如何不辜负这大好时光?亲子户外徒步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和喜爱。本期菁kids采访了一位资深徒步爱好者Jane,请她聊一聊自己是如何从成人徒步开始,到现在专注亲子徒步活动的,文中她还为大家推荐了北京周边几条秘密且成熟的亲子徒步线路。


全家出动/星月旗下,风月无边 ——土耳其亲子之旅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热爱旅行的人都有自己的旅游观,有人只爱去奢华之地,有人钟情穷游流浪。我偏爱那些民族地域特色鲜明的国家,心目中旅行圣地如下:埃及、希腊、日本、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土耳其也是渴望盘算了很久,终于游说爸爸同意成行。带俩不懂事的娃(哥哥Leslie5岁半,妹妹Ivy3岁),自由行去土耳其,在很多人眼中也许是一场冒险。我想就算是冒险,那也一定是浪漫的、梦幻的、唯美的。


专栏为什么中国家长不适应利他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为了自由而有趣的灵魂,中国家长们正行进在对“最好教育”的追逐之路上。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家长们越来越明白对最好教育的追求其实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将剥夺他们的明天”,这是杜威的名言,如今听起来依然振聋发聩。近十余年来,一群为未来一代“量身定制”的创新学校应运而生,有“学校就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的一土学校,有将“幸福的不一样”作为学校口号的T school……相同的是,这些学校在教学法上大都会强调项目制学习、个性化教学,主张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知识。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当然“不一样”也意味着变数,这样的教育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张力和能量显然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热门话题/金钱教育,从压岁钱开始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过年了,孩子们都荷包满满。可以说,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压岁钱是最没有争议的一项过年习俗了。在80、90后记忆里,压岁钱伴随着一波关于成长的“回忆杀”;而对于00后、10后,正好由压岁钱入手进行一堂关于金钱的教育课。



 新刊发行 


《菁kids》北京2019年3月刊

《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教育》

已出版发行

 扫描下方二维码 订阅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